國際快遞民用包裹與商用包裹
國際快遞關稅民用包裹與商用包裹
“包裹的重量,是各國海關對民用包裹、商用包裹的重要判定依據。超過10kg被視作商用包裹的概率比較大。如果您的包裹被征稅,您需自行交稅,但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,目前只有0.3%的包裹被征稅。”上述是一段被轉載無數次的說法,浩瀚的互聯網如何產生了民用包裹與商用包裹的的定義或百分之0.3%的收稅幾率我們無法得知,謹在此稍作解釋,供海外淘寶代購和國際轉運客戶參考,如有疏漏,請多多包涵。
事例1 澳利亞海關官網截圖
免稅額度1000aud
事例2 加拿大郵政官網截圖

免稅額度20cad
事例3 美國海關官網截圖

免稅額度200usb
從上面三圖中我們可以看到,雖然澳大利亞,美國和加拿大的海關征稅標準相差很遠,但是判定征稅標準的都是申報價值,而與包裹重量沒有直接關系(包裹重量會間接影響申報價值高低),而更不存在民用包裹和商用包裹之說。例如您寄往加拿大的一件衣服重量0.5kg,申報價值50cad,那肯定還是會被收稅,即使這算作所謂的“民用包裹”,因為申報價值超過了20cad。而寄往澳大利亞的50kg手機殼申報價值800aud ,仍然不會被收稅,即使這算作是所謂的“商用包裹”,因為申報價值不足1000aud。
至于0.3%的被收稅幾率,除非您每次只代購一雙襪子或轉運一個手機殼,否則這個數字完全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。以歐盟為例,想不交稅,就要將申報價值控制在22歐元以下,通常報關1kg不建議申報少于10美元,即2kg-3kg左右,這與“民用包裹無需繳稅,超過10kg即被判定為商用包裹”的說法自相矛盾,10kg的包裹申報22歐元,不單單可能會被收稅,更可能會給收件人帶來高昂的罰款-當海關認為申報價值嚴重不符時,海關有權以當地物價判定包裹內的商品價值,導致收件人被收取高昂的關稅。
國際包裹報關是一門嚴謹,嚴肅的學問,任何荒謬甚至欺騙的說法都會導致自己的客戶遭受慘重的損失。我們要有明確的認識,那就是被收稅與否直接取決于商品種類,申報價值,間接取決于包裹重量體積,與民用商用沒有任何關系,更不可能是0.3%的幾率。